堅持技術創新,引領中國品牌向上,魏牌用實力譜寫輝煌發展史
來源: 壹車網 2022-05-14 16:01:21 瀏覽:次
很多年前,很多中國消費者形成了國際品牌質量要優于國貨的認知,在入手奢侈品與高端消費品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進口產品。但隨著國家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強勢崛起,覆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后來者居上的勢頭風靡全球消費市場。時至今日,國產品牌已經有了與進口品牌一較高下的底氣。
雖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承擔著“世界工廠”的角色,忽略了品牌這股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力量,總覺得“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近些年來,中國品牌逐漸認識到了品牌會對消費者決策產生巨大作用,新國貨的概念開始崛起。
新國貨的“新”,意味著產品新、品牌新、理念新。曾經蒙眼選購海外品牌的消費者開始理性思考,主動去除了附加在產品上的符號價值,轉而關注產品本身的素質。盲目偏愛海外品牌的時代偏見,被逐漸糾正。
當消費者的決策觀念不再停留于“唯品牌論英雄”時,中國品牌能否交出符合乃至超出消費者預期的產品答卷呢?解答這個問題,中國汽車品牌最有資格:過去20年,他們一直在燃油車時代嘗試書寫自己品牌故事。2016年,中國品牌汽車開始嘗試越過20萬元售價關口,長城汽車推出了魏牌這個土生土長的高端品牌,它是第一代中國品牌向上的扛旗者。
早在2018年,汽車行業就逐步邁入新節點,各類技術變革助力行業由電動化進入智能化、網聯化的新時代。“蔚小理”以新玩家的身份跑步入場,從建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塑造品牌的他們,成為推動中國品牌向上突破的新生力量,30萬元不再是中國汽車的價格天花板,越過30萬元價格線,意味著中國品牌進入了與海外品牌對抗的正面戰場。在智能電動時代,除了新勢力,如魏牌這樣的中國本土豪華第一代扛旗者,也踩下了向高端新能源轉型的加速踏板。
拒絕面子工程,魏牌以領先技術推動品牌高端化
如今的中國汽車品牌,不僅將一系列優質產品遠銷海外,更將制造體系和質量標準帶到了全球,全面打響了“反擊戰”。2021年,中國品牌汽車整體銷量突破800萬臺,市占率超過40%。2022年,中國品牌加大火力,前3個月終端銷量數據顯示,中國品牌汽車的市占率擴大到43%,相比五年前的37%,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汽車的接受度逐年提升。
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國汽車品牌在這三個方面表現出色。第一,堅持創新,加大投入,掌握核心技術,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擁有全棧自研能力;第二,主動適應產業轉型和技術革命,在電池、電機和電控方面搶占先機;第三,貼合消費升級,摒棄簡單的商業交易關系,和用戶交朋友。
事實上,從在海外品牌面前敗下陣來到與海外品牌平起平坐,中國品牌汽車經歷過五輪洗禮。最近一輪是在2017年,以長城哈弗為代表的中國SUV吸引大量海外品牌10至15萬元用戶,市占率超過40%。熱烈的市場反饋讓長城汽車意識到,是時候讓品牌往上走一走了。這正是魏牌——這個以長城創始人魏建軍姓氏命名品牌創立的意義和理由。6年搏殺,魏牌取得了50萬銷售規模,完成了燃油車高端化的戰略任務。
眾所周知,燃油車的核心是發動機與變速箱,而這些技術都被海外品牌攥在手里,長城汽車突破技術層面的重重阻力,于2017年研發出中國第一款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技術能力與海外品牌旗鼓相當,但品牌偏見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扭轉。進入智能電動時代,中國品牌在電池、電控、電機、智能駕駛等方面,搶到了先發優勢。基于此,中國品牌開始布局高端新能源,瞄準海外品牌的軟肋,打個措手不及。
從銷量來看,30萬元以上區間的蔚來和理想,去年銷量接近10萬臺,為高端化提供了優質范本。2021年,海外品牌的銷量基盤仍由燃油車組成,比例超過80%,熱賣車型以首購緊湊型轎車為主。但中國車市的趨勢已經發生變化:首購減少,換購增加,小車換大車,便宜車換貴車,燃油車換新能源車。
在新能源賽道上,海外品牌因為全球戰略協同,導致中國市場部署有些錯位。在魏牌CEO李瑞峰看來,海外品牌的優勢是百年文化積淀,溢價也是從這出來的。“說的直白點,就是中國人口中的面子。”李瑞峰說,“買這些品牌很多時候是個面子工程,隨著國之強大,中國品牌實力的提升,中國人對本土汽車品牌的好感度和信任感也在隨之提升。”市場表現證明了李瑞峰的說法。過去幾年,“讓自己買起來舒服開起來爽”的理性思維正取代“買車要讓隔壁老王覺得好”的面子思維。魏牌CMO喬心昱認為,這是中國品牌進入30萬元以上價格區間的最佳窗口,用新能源+智能的復用打法,來對抗一二線豪華品牌及合資高端車。
長續航PHEV亮點頗多,全方位滿足用戶出行需求
新能源化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驅動整個產業轉折的關鍵技術要素。但新能源化并不和純電劃等號,純電是新能源化進程中的一條技術路徑,但不是唯一路徑。純電在當下中國用車環境里,有兩個無法回避的先天缺陷:續航和補能。續航可以通過增加電池容量來解決,但續航再長,總得停下車來補能。純電車廠的解決方案是快充、超充和換電,在目前的基建環境下,補電做不到像加油那樣快捷。
而且,純電用戶在出行時也面臨諸多尷尬:節假日高速和景區里,充電一小時,排隊一整天。外出一日游,秒變充電游。有的車企為了滿足用戶開電動車長途自駕去西藏的想法,專門配一臺燃油充電車全程作陪,看上去挺好,但這是典型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焦慮永遠存在。
所以,從用戶的實際用車體驗來看,如果一項新技術無法承載一臺車作為交通工具這項最基礎的功能,那它肯定不是好技術。交通工具不能太矯情,短途長途都得能應付,因技術因素拉長行程時間,對用戶來說就是體驗下降。目前的電池技術讓純電車的使用場景主要集中在城區通勤和短途郊游。選購純電車的用戶一般有兩類情況:第一,電車是家里第二、第三臺車,應對城市代步,長途還開燃油車;第二,滿足現行政策下的出行訴求,不在意用戶體驗,長途出行選擇公共交通。
現如今的用戶既不愿舍棄燃油車的長續航,又想追求純電車的駕駛體驗。這正是長續航PHEV出現的意義,長續航PHEV整合了燃油和純電的優勢,兼顧燃油車的長途能力和電動車的短途能力。用戶只管開,不用看剩余里程數。
但以前的PHEV車型多以短續航為主,純電續航只有30公里到50公里,基本上是當燃油車在開,新能源屬性不夠明顯。2018年,理想汽車發布基于增程式混動技術的車型理想ONE,解決了“既要又要”用戶的痛點,在中國市場斬獲頗豐。有人就會問,增程式這么好,為什么魏牌不拿來用,還要花錢費力地研發長續航PHEV呢?從技術路線上看,增程式采用串聯結構,車輪由電機驅動,發動機僅用來發電。串聯結構意味著電機要獨自完成所有駕駛工況,包括電機效率下降明顯的中高速區間。在饋電場景下,增程式會出現一定的動力衰減現象,且油耗增加。
DHT-PHEV同時實現了發動機和電機的串聯或并聯,前者與增程式類似,后者讓發動機和電機共同驅動車輛。具體工作邏輯是:起步工況,電機輸出;市區巡航,電機輸出,發動機為電機充電;高速巡航,兩擋DHT智能切換,保持發動機效率最優;高速超車,發動機降擋,與電機并聯驅動,實現疊加效應,快速超車;高速爬坡,發動機直驅,避開電機低效區間,避免模式切換帶來的額外損耗。
綜合來說,長續航PHEV技術更出色,實際體驗也更適配當下“隨開隨走”的出行需求,造車新勢力會偏愛結構簡單的增程式,造車經驗豐富,技術積淀深厚的汽車公司更愿意采用長續航PHEV。“長續航PHEV是徹底解決用戶焦慮的技術路線,”李瑞峰說,“而且是系統化、體系化地解決,讓你在出行時不用看電量,不用考慮充電,不擔心技術的落后性。”
從續航方面來看,摩卡DHT-PHEV在WLTC工況下的成績是204公里,滿足城市日常通勤,一周只充一次電的需求。整車綜合續航超過1000公里,一口氣從北京跨城開到上海。從進入市場的時間上看,理想汽車采用的增程式早于魏牌選定的長續航PHEV,卡準了第一波節拍。但從長期技術走向看,長續航PHEV比增程式更有前景,長續航PHEV不是簡單升級了PHEV,而是開創了一個新品類。在這個品類池里,魏牌率先找準了自己的節奏。
用戶至上,魏牌不忘造車初心
僅有好的技術和產品還遠遠不夠,如今的消費者買的不僅是一臺車,而是一臺車+體驗。提升體驗是汽車公司轉型用戶企業背后的邏輯,但家家都在說用戶企業,到底什么是用戶企業,李瑞峰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傳統合資豪華公司不會是用戶企業,一方面,企業機制決定這些公司面向C端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品牌溢價讓他們沒有太多面向用戶的動力。不會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產品,提供定制服務,用戶共創就更不可能了。
選擇魏牌的人,是一群更加理性的消費者,購買原因是體驗夠好。“夠”不僅包括產品本身,售前售后服務的基礎緯度,還包括因“魏牌高管隨叫隨到”產生的心理滿足感。做到全天候應答用戶之前,李瑞峰對魏牌內部架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高管、商品總監、營銷總監全部入駐品牌APP、微博和知乎,隨時隨地接受客戶提問。同時專門組織人員進行收集,快速響應,給出反饋。
魏牌始終堅持“用戶至上”,對解決用戶問題的理念是“立即”,速度和即時性在某種程度上,比肩119和120。這種服務理念,是魏牌心中用戶企業的樣子,也是打入海外品牌腹地的炮彈。“以前研產供銷鏈路是串聯式的,現在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并聯式。這種鏈路的改變,讓魏牌員工去掉崗位和職務,全部沖在一線去接觸客戶。智能座艙負責人在星期四的三點到五點會專門聆聽客戶的反饋,可能是贊揚,也可能是謾罵,負責人在聆聽時,都會汗流浹背。”李瑞峰說。
李瑞峰認為做用戶型企業,隨時響應用戶訴求是A面,讓用戶深度參與到品牌、產品和技術的定義中來是B面。過去,用戶無法參與造車過程,只能接受車廠提供的配置。即便參與,也只能對座椅材質、車漆顏色等顯型因素進行后期改裝。現在,魏牌讓用戶全鏈條參與設計、研發、生產、售后,用戶不再是終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品牌的主動構架者。
最讓人驚喜的是,一塊小小的“智能手表型車鑰匙”,足以讓我們看出魏牌力爭做用戶型企業的決心。一位用戶在魏APP上喊話,希望有一塊適配車輛的“智能手表型車鑰匙”,其它用戶踴躍貢獻了自己的想法。不到一年,魏牌就宣布這款手表完成研發,進入實測。提出創意的用戶,連續追蹤這項任務194天,直到研發完成。其他用戶對表盤、表殼、表鏈的設計提出大量想法。
對內,魏牌改造組織架構,更新需求鏈路,徹底改變企業運營方式。對外,魏牌敞開大門,傾聽落實,強化與用戶的情感鏈接。“我不相信海外品牌能做到這些,他們想都不敢想,想了也不敢做,這就是我們中國品牌的優勢。”李瑞峰說。
汽車智能化,電動化已進入加速滲透期,中國汽車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實現“彎道超車”,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品牌的崛起。在高端汽車細分市場,以魏牌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憑借硬核技術與優質服務,成功引領行業向上發展。過去,魏牌曾用六年時間,在燃油車市場譜寫了一段中國汽車品牌高端化發展史;眼下,魏牌站在高端新能源升級之路上,不忘造車初心,以引領者的姿態助推汽車產業升級。相信未來,持續向前的魏牌定會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2021-10-19